9条特高压线路有望6年内落地优化电力资源配置
来源: 中电新闻网 日期:13.12.25中电新闻网记者 吕晴朗
12月17日,2013年全国电网设计技术交流会在京闭幕。电力规划设计总院(简称“电规总院”)电网部主任李宝金在题为《电网发展趋势与新技术应用》的报告中回顾了“十一五”以来我国电网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、存在的问题和挑战,分析了“十二五”末期及“十三五”期间电网发展的趋势及新技术应用前景。 随着电力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开展,我国输电规模将继续加大,预计到2020年,全国装机规模将达到19.2亿千瓦,其中火电11.6亿千瓦,水电4.2亿千瓦,核电6300万千瓦,风电2亿千瓦,太阳能8000万千瓦。根据国家能源局初步规划和有关研究成果,未来6年内,将有一大批特高压工程陆续上马建设,并在“十三五”末期全部投入运行,它们将在提升网架结构性能、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 华北电网将以加强送电京津冀鲁为重点,建设蒙西—晋北—北京西—天津南、陕西榆横—晋中—石家庄—济南—潍坊、锡盟—北京东—天津南—济南三个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,形成华北“两横一纵”特高压交流电网,并同步建设内蒙古上海庙—山东直流输电工程、山西—河北500千伏交流工程等。 华东电网将以加强送电江浙沪为重点,建设淮南—南京—泰州—苏州—沪西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,与淮南—皖南—浙北—沪西、浙北—浙中—浙南—福州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共同构成华东特高压交流电网,建设锡盟—江苏泰州、宁东—浙江绍兴±800千伏以及准东—华东±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、山西晋东—江苏常州±500千伏双回直流工程等。 南方电网将以加强送电珠三角为重点,建设滇西北—广东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等。 以上输电工程共投资约2000亿元,新增送电能力7100万千瓦,建成后可大幅提高受电地区的受电比例,每年可减少京津冀鲁、江浙沪、珠三角地区等煤炭消费1.2亿吨标煤,既可满足受端地区的负荷发展需要,又将对大气污染治理作出突出的贡献。 李金宝还指出,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“十二五”规划中,发展智能电网已经从原本的企业行为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。受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委托,电规总院在2012年编制完成了《变电站智能化技术应用与发展策略咨询报告》,提出国家应制定智能电网发展战略,并引导行业加大智能设备研发投入,攻克智能化技术难关。 在交流特高压方面,1100千伏GIS开关设备、1000千伏大容量变压器、1000千伏串联补偿装置均已实现了自主研发和制造,核心部件中除开关设备的瓷质出线套管外,均可国产化生产。在直流特高压方面,±800千伏级换流阀(5000安)、换流变压器、平波电抗器均实现了国产化,核心备件中±800千伏直流套管完成了自主研制。 目前,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导地线、金具、绝缘子、钢构架和铁塔等材料均已实现100%国产化,±1100千伏/5000安换流阀已完成研制并通过国家能源局鉴定。 此外,我国在柔性交、直流输电技术,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,超导电力技术,同塔多回路技术,复合绝缘材料,大截面导线,微电网接入技术等多方面,无论是从技术体系还是从硬件制造能力上,都将迎来全方位的革新。 |